在工业领域,人口红利消失,劳动成本增加,机器换人逐渐成为业内共识;在专业和个人/家用领域,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不断成熟,机器人已被逐步应用于医疗、农业、金融、军工、物流等多个行业,并逐渐改变原有的产业模式。家庭清洁机器人、娱乐机器人、陪护助残机器人等销量递增,在满足家政服务、老人看护、儿童教育等需求的同时,家用服务机器人或将成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
一、机器人产业概况
机器人产业生态图谱
机器人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两大类,工业机器人较服务机器人发展更为成熟机器人按其应用行业不同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本分析中将非工业领域中的机器人都划分到服务机器人范畴中,按应用场景不同,分为针对非结构化工作场景的专业服务机器人和应用于家庭生活的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
Analysys易观分析认为,工业机器人发展较早,在劳动力成本增加的大环境下,工业机器人销量不断上涨,现正处于市场启动期,在工业领域正在逐步实现机器换人。
服务机器人对人机交互、人工智能等技术要求更高,发展较晚,现正处于探索期。其中以扫地、除草等清洁功能为主的家政服务机器人,因为满足了现代人的生活需求,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接受。在专业领域中,机器人在客服、餐饮、物流等工作中提供辅助性或替代性工作。
伴随着人工智能发展,机器人向能够感知、认知、甚至是决策的智能化设备发展
从读取示教存储程序中的信息来再现动作的机器人,到加入传感器的视觉机器人再到依靠人工智能的智能机器人,机器人逐步由流程自动化的机器向能够感知、认知、甚至是决策的智能化设备发展。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人工智能为机器人提供技术支持,而机器人应用人工智能,成为人工智能技术的载体。
从定义上来看,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及应用系统的技术科学,其中机器人是其研究的一个领域,除此之外人工智能还包括图像识别、机器学习、语音语音识别等技术。而机器人指的是能够执行不同的任务且具有可自主学习或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的系统和装置,其发展依赖于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强强联合下诞生的智能机器人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能够在“自我意识”下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并进行识别、推理、判断和决策。
人口数量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倒逼多行业实现机器换人
从2011年开始,中国劳动力人口规模增长缓慢,到2014年开始出现负增长,与之相对,劳动力薪酬逐年提升,虽然从2012年开始增速放缓,但仍然以超过9%的速度增长。分析认为,劳动力的减少与员工薪酬的增加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尤其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劳工薪酬的支出转化为巨大的生产成本,倒逼传统工业企业向工业4.0方向发展。
机器人在工作强度、精密度等方面优势明显,在多个场景中可以实现人机协作随着劳动力人口减少、劳动力成本增加,人口红利消失,机器换人成为行业内共识。机器人本身在工作强度、精密度以及对危险环境的承受能力明显高于普通劳动力,同时也具有成本优势以及效率优势。在经济、技术及社会多方驱动下,以富士康、美的、亚马逊为代表的企业开始在多个场景中进行机器换人。
分析认为,机器换人根据其应用场景不同,可主要分为流水线的工业机器人、非结构化场景下的服务机器人以及家庭环境中的个人/家用机器人,伴随着智能水平的提高,机器人能够提供更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