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6.9%,国际上却不时传来“唱空”中国经济的论调,甚至认为中国经济硬着陆不可避免。3月2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王国庆认为,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尽管有所放缓,但是放在全球这个坐标系上看,用“鹤立鸡群”形容很恰当,而且总体“气质”仍然很好。因此,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不断提高讲中国故事的责任意识、主动意识、能力水平,自觉地把中国故事讲好。而讲述好中国工业故事,传播中国工业好声音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世界需要更好地了解中国
当前中国工业正面临着内外需不振、大量产能无法消化的局面,产能过剩问题严重阻碍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良性发展,成为当下中国经济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中国试图通过减产量、去产能来化解产能过剩,但政策效果并不显著,产能过剩问题反而愈演愈烈,新增产能大于淘汰落后产能、过剩产能屡治屡增、越限越多的情况比比皆是。
目前,虽然中国工业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但这仅仅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一个现象,本质是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进入了动力转换、结构调整的新阶段,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这既是经济规律,也是中国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
众所周知,中国物质基础比较雄厚,市场需求比较大,区域空间广阔,宏观调控经验不断丰富。同时,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经济增量的贡献率已经超过美国,达到25%。因此,所谓的“中国经济硬着陆”等论调,均不符合实际。但时至今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特别是发展、变化中的中国,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向全球讲好中国工业故事
工业稳,经济就能稳,工业强,国家就能强。但由于中国工业发展所受到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为显著,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依旧错综复杂、中国经济潜在经济增长率已经下降、很多产业的需求高峰已经过去、通过提升需求以解决产能过剩的余地较小的情况下,迫切需要政府完善产业的出清和重组机制,短期内中国无可避免地将要展开新一轮的去产能周期。因此,从供给端去产能已经成为化解产能过剩问题的主要手段。
当前,中国经济走向新常态的过程,正是中国步入工业化的后期阶段,化解产能过剩不仅与产业重组、雾霾治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紧密相关,而且与深化政府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密切相关,与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因此,中国要实现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和服务业大国的转变,必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工业化是一个效率至上的市场竞争过程,同时也是国际化、全球化的竞争过程。所以,向全球讲好中国工业故事,一是要有充分的自信,要把中国工业发展变化理直气壮地讲好。二是要转变话语体系,要用国际化的表述方式把中国工业故事讲得让人听得懂、听得进,听了还得信。
中国工业故事委婉悠长,坚信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将在两会上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请世界倾听来自中国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