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普瑞工业品商城-进口MRO工业品特卖网,进口MRO工业品一站式采购平台!

正在加载验证码......

欢迎光临德普瑞工业品商城!
首页 > 工业品资讯 > 行业动态 > 主文

新常态下如何促进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分类:行业动态 694人浏览 2016-12-13
分享到:

电动工具市场批发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尽管现在我国的服务业已经成了一个最大的产业,在规模上超过了制造业,但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特别是竞争力的基础仍然是制造业。目前,电动工具制造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里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新常态下如何促进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经济触底,这三只“靴子”要落地

我国经济经过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过去几年处在下行态势。对这样一个变化究竟该怎么看?我认为,分析思路和方法很重要。概括地说,当前国内外对于这个问题大体上有三种分析角度和观点。第一种认为是周期性的波动。所谓周期性的波动,就是高一阵,低一阵,但总体上还会回归。但是这一轮调整已经几年了,且增速已经低于7%,显然用传统的周期理论难以解释。第二种认为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差距还比较大,中国还有高速增长的潜力,比如7%8%的增长速度还能持续二三十年。然而回到现实,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显然已经不可能了。第三种是我本人一直主张的观点,就是增长阶段的转换,由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这样一个分析角度,无论在国际经验、经济理论分析还是现实经济走势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验证或支持。

 


过去几年,我国经济的回落是由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平台转换的过程。下行压力之所以持续存在,是因为这个转换过程尚未完成。目前,我们认为已经相当地接近底部了。从需求侧看,以往支撑高增长的主要是高投资,而支撑高投资的是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出口三大需求。通俗地说,高投资要触底,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出口这三只“靴子”要落地。目前,出口、基础设施已经触底了。房地产投资从全国来说在2014年就已经出现了历史需求峰值,将会逐步转入低速增长。自今年以来,我国一线城市房价高涨带动的房地产投资回升只是一种短期现象,并不能改变全国性房地产投资放缓的态势。房地产投资触底后,三只“靴子”也就基本落地了。在需求侧减速的同时,供给侧也在调整,但速度相对较慢,于是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导致了工业品出厂价格连续五十多个月的负增长,工业企业利润增长速度也出现了超过一年的负增长。一个时期以来,去产能取得了一定进展,工业品出厂价格增长由负转正,工业企业利润也恢复增长,大宗商品价格也从低谷中走了出来。这些信号都显示供给侧的底部正在形成。

 


当然,接近底部与实现触底还不是一回事。如果宏观政策得当,供给侧改革积极推进,我国经济将有很大可能在一两年内平稳触底,并进入中速增长平台。在这一平台上要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制造业转型升级尤为重要。

 


制造业转型升级是被逼出来的

我国经济下行引发的一个重要现象是分化,有地区分化、行业分化,更有企业分化。在过去高速增长期,一个行业有十个企业,不论好与不好,几乎都能赚到钱,而现在只有部分企业,也可能是两三个企业能够稳定盈利,差距拉开了。相当多的企业日子不大好过,优胜劣汰、行业集中度提高的过程已经开始。

 


企业分化传递了丰富信息。经济减速必然加剧竞争,竞争导致分化,而分化则意味着转型升级。我们现在经常讲产业转型升级、创新等,它们不是开几次会、下几个文件就能实现的,是逼出来的。在过去经济高速增长期,数量扩张的空间大,日子好过,没有多少企业愿意主动去搞转型升级。现在,用过去的办法搞不下去了,不转不行了,才会有这个主动性、积极性。这也是发展方式转变讲了很多年而难以落到实处的原因所在。换言之,发展方式转变是发展环境变化的产物。不到特定的发展阶段,没有足够的竞争压力,是转不过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减速不完全是消极的,可以包含非常积极的内容,也就是说,经济速度下一个台阶,增长质量和发展方式上一个台阶。

 


这些变化也带来了不少挑战,比如下岗职工的安置和转岗就业,坏账处置和低效资产重新配置等。对人是要保护的,但不能保护没有竞争力的体制机制。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拓展就业机会,通过培训等方式提升劳动者的再就业能力。推动必要的企业破产和重组,降低过高的杠杆率,释放和分散多种金融风险,避免以行政性办法搞拉郎配,以有竞争力的企业为龙头推进兼并重组。

 


重视做减法:干自己最擅长的事

企业应该是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至关重要。在高速增长的时候,企业一般的策略是扩张,为什么?因为机会太多了。但是现在,企业必须要做减法了,首先要搞清楚什么事情不能干,这是最能体现智慧的地方。要把精力和资源集中到自己最擅长的事情上,才能提高专业化水平,从整个社会来看,也才能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不要以为只有搞新的行业、产品才有出路。产业新旧与有无竞争力是两回事。发达国家有竞争力的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大部分还是传统产业。处在创新前沿的那些新东西,在产业体系中的份额还较小。所谓的转型升级,大部分还是要在传统产业中做文章,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提升自身在价值链上的位置。当然,新元素还是要有的,传统产业只有加上新体制机制、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其中蕴含的巨大潜能才能释放出来,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这正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创新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所有行业都具有竞争优势,但是必须在相当多的行业中具有竞争优势。今后二三十年,中国将会成长起一批具有长期稳定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和企业。但是,到底是哪些行业和企业,我们并不能事先知道,更不能人为地指定,只能由市场竞争给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并维护一个公平的、能够激发人们创造性的竞争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和紧迫。

上一篇我国工业4.0发展方向及行业分析 下一篇机器人火热不减,2017仍在风口上

相关资讯

  1. FLEX工具发布全新StackPack系列,引领电动工具存储新潮流
  2. 2022年全球最受欢迎的10大电动工具品牌:美日德包揽
  3. 香港“电动工具大王”:年营收超过600亿元,把产品做到世界第二
  4. 2020年电动工具十大品牌
  5. 电动工具行业的发展,需要技术推动
  6. 电机驱动与控制,提升技术与方案是关键
  7. 2019全球电动工具企业排行Top10
  8. 全球十大主流电动工具供应商盘点
  9. 德国bosch(博世)电动工具 科技成就生活

最新资讯

为您推荐
您是不是再找
传感器
电动工具
ABB
西门子
阀门
德国黄页
德国公司
德国制造
变频器
PLC
智能制造
工业自动化
压力传感器
美国ALICAT
EFFBE
施耐德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