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普瑞工业品商城-进口MRO工业品特卖网,进口MRO工业品一站式采购平台!

正在加载验证码......

欢迎光临德普瑞工业品商城!
首页 > 工业品资讯 > 行业动态 > 主文

世界工厂的中国 如何迈向中国智造

分类:行业动态 589人浏览 2016-12-06
分享到:

  

 

       在这最近几十年,Made in China风声雀起,中国制造业成为了世界工厂的代名词。然而这座工厂在世界上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原因何在?“世界工厂”的标准又是什么,这座“世界工厂”什么时候才能成为世界市场?什么时候才能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制造?十大电动工具批发网也应用而起?

 

 

       第四代的“世界工厂”

 

 

       2001年日本通产省发表的白皮书里就第一次出现了将中国称为“世界工厂”的说法,当然,在中国还不是“世界工厂”的时候,日本和英国也当过“世界工厂”,甚至如今的老美也曾扮演这个角色,不过但是老美是通过领导世界工业的方式来担任这个角色的,同时还创立了“泰勒制”与“福特流水生产线”,奠定了现代工厂的基础。在老美之前的英国,早就于19世纪成为“世界工厂”,发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为动力,建设了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工厂,英国当时还掌握了世界的主动权,在各大洲都有他们的身影,甚至很多国家成为了它的殖民地,包括美国。当时英国可谓是全球的制造中心和财富中心。

 

 

       而日本则是在二战之后开始大力发展的,日本通过“重化学工业化”、“加工贸易立国”和“技术立国”,成为新兴的“世界工厂”。它不仅实现了如“丰田模式”般的技术革命,还实现了资本主义组织方式的革命,即所谓“日本式经营”,如终身雇佣、年功序列和企业内工会等。日本也以其至高的工匠精神,引领了世界的创造,是当之无愧的“智能制造”。

 

 

        从美国、英国与日本的“世界工厂”履历来看,他们都在工业生产能力、研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已位于世界同类企业和行业的前列;工业品出口额必须占到世界总额的较大比例,能影响甚至决定世界市场的供求关系、价格走向及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该国的工业生产不仅为世界大规模地提供各类物品,而且为世界贡献了批量科学技术及全新的管理经验,使世界工业文明跃上新的台阶。

 

   

       然而,很明显,成为新生代“世界工厂”的中国,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如何成为世界市场?

       可以说,与昔日“世界工厂”相比,当今中国的“世界工厂”无论从质还是量的方面衡量都仍有相当大的差距。“Made in China”长期以来似乎是廉价产品的代名词。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比例很低,诸多行业的对外技术依存度超过50%,而作为前“世界工厂”的美国和日本,这一比例却仅占5%左右。十倍的差距让二者在很多市场里得到的利润不可同日而语,中国存在很多无自主品牌、无自主设计、无核心技术的“三无”中资企业,最后仅靠代工生产来赚取微薄的利润。

 

 

        很明显,如此的中国是无法让中国成为像美、英、日一样的“世界工厂”,更无法成为世界的中心,世界的市场。虽然中国凭借其人口规模及国土、埋藏丰富的资源,将经济资源集中投入到制造业中并最终发展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从21世纪初开始中国频频被外国称为“世界工厂”,然而这个工厂只是在制造,并没有智造。

 

 

        在外国人的眼中,长久以来中国市场给人带来的印象就像是一座为全球公司生产和加工产品的“大工厂”,各种贴着“中国制造”标签的产品从这里走向海外市场,却几乎没有什么东西带有自主创意和领先优势。

 

 

       当然,中国正在努力,将通过出口工业产品赚取的外汇投入到国内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建立起一座座现代化城市。中国正由世界最大的工业品供应国逐渐转变为全球最大、或者至少能与美国相媲美的世界最大市场。也就是说,“世界工厂”使中国跃进为“新兴发展中国家”之一,而今后“世界市场”将使中国跃进为“新兴发达国家”。

 

 

      事实证明,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国政府在重视“中国制造”的同时,更加重视“中国智造”,在政策上支持产业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正逐步向“中国智造”转化。

 

 

        如何走向中国智造?

   “中国智造”的发展,正是要破解“中国制造”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一改过去以资源环境过度消耗为代价、依赖低廉劳动力成本、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状况,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向全世界亮出“中国智造”新形象。“

 

 

        一个好的想法或许能改变整个世界。”这是世界现代设计的奠基地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第三任校长密斯的名言;“产品应该能够'改变世界',产品设计和制造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追求做到完美无瑕。”这是苹果公司前CEO乔布斯的理念。

 

 

       根据《中国制造2025》,我国将大体分“三步走”、用310年左右时间,最终跻身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在此过程中,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推广“智能制造”,做大互联网+模式,实现从“制造”向“智造”的新突破。

 

 

       一、创新驱动:创什么,怎么创?核心技术买不来,创新要走“自主化”

       二、智能制造:造什么,怎么造?深度融合用“乘法”,生产模式“智能化”

       三、互联网+:加什么,怎么加?人人都是设计师,产业形态“服务化”

 

       与发达制造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基础相对较弱,但互联网应用和创新却更有优势。加快互联网技术应用,将有效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

 

 

    《中国制造2025》还提到,必须要谨守五个基本原则,方能将制造业推向前端。创新驱动可以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质量优先则可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绿色发展则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结构优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人才为本则可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

 

 

      但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仍是产品本身。互联网并非万能,它可以放大优秀的制造能力,却也能让缺乏竞争力的制造企业很快消亡。要重塑“中国制造”新优势,除了全方位拥抱互联网,还需在提高制造能力上下工夫。这才是“中国制造”的“立身之本”。

上一篇智能制造:从一个禅宗公案说起 下一篇机器人火热不减,2017仍在风口上

相关资讯

  1. FLEX工具发布全新StackPack系列,引领电动工具存储新潮流
  2. 2022年全球最受欢迎的10大电动工具品牌:美日德包揽
  3. 香港“电动工具大王”:年营收超过600亿元,把产品做到世界第二
  4. 2020年电动工具十大品牌
  5. 电动工具行业的发展,需要技术推动
  6. 电机驱动与控制,提升技术与方案是关键
  7. 2019全球电动工具企业排行Top10
  8. 全球十大主流电动工具供应商盘点
  9. 德国bosch(博世)电动工具 科技成就生活

最新资讯

为您推荐
您是不是再找
传感器
电动工具
ABB
西门子
阀门
德国黄页
德国公司
德国制造
变频器
PLC
智能制造
工业自动化
压力传感器
美国ALICAT
EFFBE
施耐德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