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普瑞工业品商城-进口MRO工业品特卖网,进口MRO工业品一站式采购平台!

正在加载验证码......

欢迎光临德普瑞工业品商城!
首页 > 工业品资讯 > 行业动态 > 主文

坚守工业4.0目标 勇攀“中国智造”新高度

分类:行业动态 616人浏览 2016-11-30
分享到: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一年多来,中国制造业现状如何?

11月6日至12日,经济日报“中国制造2025调研行”采访组前往湘鄂两省,先后深入武汉光谷、株洲“中国动力谷”等先进制造业聚集的区域,探访了美的集团、三一重工等制造业前沿企业,深刻感受到了高端装备创新、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带给中国制造业的巨大变化,也清晰聆听到了“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的厚重足音。


规划引领发展

201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08万亿美元,在全球制造业中占比约为20%,跻身世界制造大国。与此同时,大而不强则是中国制造的痛点。

为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2015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全球视野和战略布局,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作出了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决策。这是未来10年引领制造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也是未来30年实现制造强国梦想的纲领性文件,更是我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宣言书。


为实现这一转变,相关部门确定和编制了“1+X”体系。“1”是指《中国制造2025》,“X”是指保障实施的配套方案、计划和规划,包括五大工程、质量品牌提升、发展服务型制造等。目前,五大工程实施指南,以及制造业质量品牌提升、发展服务型制造、医药工业发展规划3个指南已经发布。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制造业人才等3个规划指南正在履行审批程序。相关部门还编制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全国有27个省份设立了制造强省的领导小组。例如,湘鄂两省都加强了顶层设计,分别编制了《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和《湖南省贯彻〈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向建设制造强省迈出了坚实步伐。


组织实施《中国制造2025》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中央、地方、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金融机构等多方广泛参与、共同努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充分汇集社会各方资源,扎扎实实把《中国制造2025》组织实施好,加快把战略规划转变为年度计划,把年度计划落到实际行动,把实际行动转化为实在的发展成果。


智能制造多点开花

在三一重工,5分钟就有一台挖掘机下线;在美的智能工厂,智能空调能感知人体温度,并及时调节;在株洲“中国动力谷”,这里有国内首条轨道交通智能制造生产线……这些都展示着制造升级为“智造”的魅力。


《中国制造2025》提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强基工程、绿色制造工程以及高端装备创新工程等五大工程。其中,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也是制造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制高点和突破口。

何谓智能制造?它是人工智能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深入理解智能制造要从产品、生产、模式、基础等4个维度展开——智能产品是主体,智能生产是主线。其中,智能产品是“高端装备创新工程”的主战场。


从去年开始,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在全国启动了109个智能制造的试点示范项目。从两年的实践看,多数项目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减少研制周期、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今年,有关部门对2015年启动的46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进行了对比调查。数据显示,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了38%,能源利用率平均提升了9.5%,运营成本平均降低了21%,产品研制周期比过去平均缩短了35%,产品不良率平均降低了27%。


试点项目的示范效应不容小觑。已获得成效的企业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行业内更多的企业向其学习、对标,促进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推广,持续推动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形成了良性循环。此外,在国家实施的智能制造专项中,中央预算补助已下达资金27.8亿元,拉动社会投资232亿元。


缩小差距任重道远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成绩单”令人瞩目。上天、入地、下海,我国在高铁、输电、发电、国防装备制造等方面都显示出巨大的创新力。


与此同时,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比如,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高。与美、德、日等制造强国相比,我国的差距体现在全员劳动生产率低、增加值率低、创新能力弱、知名品牌缺乏等方面。

目前,中国制造业尚处于“工业2.0”后期。业内专家表示,“十三五”时期,中国制造业必须走“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工业4.0”示范的“并联式”发展道路,任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可想而知。


不少业内专家认为,中国制造向“智造”攀升,还需坚守和弘扬工匠精神,把缩小与世界制造强国的差距,视为发展和赶超的强大动力。他们表示,制造业是创新的主战场,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还需要“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来体系化地推进。例如,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加大各级财政投入,以此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此外,还需完善配套制度,抓好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体系,加强创新平台的公益性建设。惟有如此,才能尽快补齐我国制造业短板,如期在2025年跨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


立足当前,我国在一些重大领域和项目上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展望未来,我国的装备制造还需整体向高端攀升——制造业的智能制造需要更广泛、更深入地全面推进;尽快在全国形成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战略指引、全民推动、成果示范的良好社会氛围。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的发展也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多机遇。


上一篇17项联盟标准陆续出炉,完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 下一篇机器人火热不减,2017仍在风口上

相关资讯

  1. 世界博弈制造业,看中国如何“披荆斩棘”
  2. 我国工业4.0发展方向及行业分析
  3. 工业4.0深度解析,简单易懂
  4. 工业4.0打来哪些实质性的变化呢?
  5. 工业4.0时代商机诱人 制造业如何转变思维?
  6. “工业4.0”和第四次工业革命有什么不同?
  7. 工业4.0浪潮下中国制造业如何转型升级?
  8. 工业4.0时代的工人都在做什么
  9. 未来工业4.0引发的制造业科技升级

最新资讯

为您推荐
您是不是再找
传感器
电动工具
ABB
西门子
阀门
德国黄页
德国公司
德国制造
变频器
PLC
智能制造
工业自动化
压力传感器
美国ALICAT
EFFBE
施耐德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