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周期阶段,任何数据序列的企稳都应该是好消息。因此,有增长应该是更好的消息。
中国国家统计局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发布的数据表明,1月和2月的工业利润(合并公布以消除春节日期的影响)同比增长5%,为18个月来最快增速。食品和纺织相关行业的利润增长强劲反弹,其他一些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大的行业也如此,包括化工和大多数机械和设备行业。
这一消息有好有坏。从积极的方向说,重工业的反弹为中国经济模式向服务业和消费相关行业的转型提供了喘息空间。根据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数据,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略高于三分之一的家庭消费,对抵消重工业增长放缓的意义仍然不大。消费相关行业在吸收钢铁等行业削减产能所产生的富余劳动力方面也并不处于有利地位。今年初,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预计,关停过剩产能将导致约200万工人下岗。重工业反弹为消费部门的扩张争取了时间。
对相关数据的两种负面解读都是老生常谈。工业部门的利润反弹是刺激政策意料之中的结果,表明中国的增长模式仍然依赖于固定资产投资。3月初发布的数据强化了这一信念,这些数据表明房地产投资已经触底,而基础设施开支正在加速。再度依赖于固定资产投资可能有损中国经济改革努力的可信度。
第二个负面解读是:这波反弹是由债务融资推动的。若果真如此,那么老工业的复苏将不可持续。海通证券(Haitong Securities)指出,即使基础设施开支投入真实的项目(比如对中国的全球交通网络进行现代化改造),债务融资也可能是有限度的。地方政府将要把2009年背上的刺激相关的6万亿元人民币(合近1万亿美元)债务转换为债券。去年他们只转换了上述数额的三分之二。
如果能遏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债务约束可能最终是利好消息。鉴于中国的政策重点,重工业的反弹不太可能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