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普瑞工业品商城-进口MRO工业品特卖网,进口MRO工业品一站式采购平台!

正在加载验证码......

欢迎光临德普瑞工业品商城!
首页 > 工业品资讯 > 行业动态 > 主文

工业4.0加速对接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成长股再上风口

分类:行业动态 841人浏览 2016-03-23
分享到:

在沉寂一段时间后,近期次新股开始从低点逐步回升。盘面显示,作为本轮调整中的重灾区,次新股股价遭腰斩的比比皆是;而进入2016年后,仍有不少次新股股价遭遇重创。在业内人士看来,次新股阵营严重超跌,近期游资身影不时闪现在次新股中,特别是在昨日蓝筹护盘的情况下次新股再次蠢蠢欲动,而在目前基本面背景下,这一波超跌反弹行情料不会轻易结束。从机会方面来看,建议投资者从两方面把握次新股超跌反弹行情,首先是关注次新股高送转,其次是在高成长次新股中找寻投资机会。


金自天正 16.28 -0.79%    

工业机器人(300024,股吧):“机器换人”成为选股关键


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和科技的日益进步,曾经只能在科幻大片中出现的机器人逐步走向了现实。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最重要的市场。为了推动机器人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国家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扶持力度。“中国制造2025”更是为机器人产业开辟了广阔成长空间。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最新预测,201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数量或将增加接近一倍至40万,中国将成为最大驱动力。


我国工业机器人的销量从2008年的7879台跃升至2014年的56000台,实现了指数式的增长,占全球机器人总量的四分之一。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前景吸引了众多跨界投资的巨头。比如,格力电器(000651,股吧)和美的集团等。格力电器在武汉蔡甸投资了50亿元建设“格力智能装备制造业产业园”。产业园预计2018年投产,届时将面向全球提供能生产精密设备的智能自动化工业机器人。


美的集团在2015年8月4日曾公告,未来3年将在机器人应用上投资超过10亿元,同时宣布与日本安川电机合资设立两家子公司,分别开发工业机器人及服务机器人。今年,公司又再次收购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17.8%股权,以参股方式夯实工业机器人领域布局。


不仅仅是中国,目前全球巨头都紧锣密鼓地在机器人领域布局。瑞士Pictet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着1035亿欧元资产,该公司预计今后10年,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速度将达到世界经济增速的4倍。


日本、美国、韩国、欧洲是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传统领导者,素有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之称的发那科、安川电机、ABB、库卡分属于日本、瑞士、德国。但全球市场竞争格局不断发生变化,“四大家族”的市场份额从2013年以前的60%下降到了2014年的约50%,日益崛起的中国机器人公司使“四大家族”量价齐降。


与国外相比,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起步较晚,但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劳动力价格上涨和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机器换人”;政府扶持机器人产业,持续出台政策支持国内机器人企业发展;伴随着核心零部件技术突破,国产机器人成本有望大幅下降。“中国制造2025”为机器人产业开辟广阔成长空间。


信达证券认为,企业对“机器换人”的迫切需求和政府对机器人产业的持续扶持,为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国内机器人本体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和零部件供应商技术进步和规模扩张夯实了产业基础。综合产业上下游发展状况,重点推荐的标的包括海伦哲(300201,股吧)、金自天正(600560,股吧)、南京熊猫、埃斯顿(002747,股吧)。


潜力股精选


金自天正介入码垛机器人应用


金自天正从事冶金自动化行业多年,产品和技术积淀丰厚助力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由于公司业绩受钢铁行业影响较大,公司已制定“拓展外行业应用”的战略,将自动化领域产品应用于轻工、建筑、环保等领域。


券商分析师指出,近年来,非钢铁领域收入持续增长,收入占比逐步提升至2014年的23%。此外,公司凭借在自动化行业积累的技术经验,开发了全自动机器人码垛系统,介入码垛机器人应用市场。该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包括食品、饮料、医药、化肥等行业,目前已有项目在东莞和北京实施。


南京熊猫工业自动化稳步推进


南京熊猫自主研发的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具有极强的机器人和自动化生产线的系统整体集成能力,跳出了单纯工业机器人的白热化竞争范畴,进入体现软件技术实力的系统集成蓝海市场。


华金证券指出,公司机器人控制软件系统和净化厂房自动传输生产线独具优势,工业自动化装备业务成长性较强。此外,公司还具备注入资产预期。在中国电子信息集团积极推进集团资产证券化和业务整合的大背景下,南京熊猫有可能获得集团的优质资产注入,最有可能的是直接股东注入汉达科技的军用无线电通信对抗装备资产。


埃斯顿智能制造领域增长快


埃斯顿积极向智能制造系统方向延伸。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公司工业机器人本体发展已初具规模,品种规格在国内工业机器人已属相对完整。公司能够自主生产工业机器人专用交流伺服系统、控制器、减速装置等核心零部件,减速器为外购。


公司目前试用一些国产减速器,并取得一定效果。在当前基础上,公司积极向智能制造系统(产线)方向发展,目前公司智能制造产线业务主要集中在家电和汽车零部件行业,未来此业务收入占比有望不断提升。华金证券指出,目前国内金属成形机床数控化率仅10%+,公司数控系统、电液伺服系统业务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3D打印技术:重点锁定工业级应用标的


3D打印近年在资本市场十分火爆,它属于工业4.0概念股,也是高端制造未来发展方向。


3D打印技术从幻想到实现,正一步步落地。近年来3D打印在国内以飞快速度进入人们的视线,其广泛的应用令人对它未来的市场空间产生无限联想,甚至被誉为是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兴技术。特别是在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布局进入3D打印行业渴望分得一杯羹。


2014年全球3D 打印市场规模38亿美元,包括打印机、材料和相关服务,中银国际证券预计到2018年可达到162亿美元,呈现40-50%的年均高速增长预期,其中中国3D 打印机和相关的材料市场规模将从目前的7500万美元将增长至2018年的12亿美元,呈现爆发增长,至2018年占全球市场的份额增加至7.4%。


目前,美国和欧洲企业在全球3D打印行业处于领导地位。我国3D打印相对欧美国家起步较晚,不论在技术还是市场推广方面均存在差距。但我国3D打印拥有全球最大的潜在消费市场。中长期来看,中国未来必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3D打印市场。


华融证券认为,2014~2020年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中值在40%左右,大概率介于35%~45%,即到2020年,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大概率在286.9亿元到440.5亿元之间。


从未来3D打印的应用领域来看,十分广阔,尤其是工业级的应用,比如在航空航天、工业制造、医疗与器械等高端制造领域的应用拓展。


生物领域医疗应用将是3D 打印工业应用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根据3D工业级打印机应用的特点和现实情况,医疗能够有效解决患者的疾病困扰,从体外模型到体内植入,从骨科、牙科到内脏器官,3D打印的医疗应用的生物活性逐渐提高。


在航空航天领域,美军已将3D打印无人机列为2017探索性实验重点项目。美军在过去的几年内开始了不少重大的3D打印项目,比如空军已经与SpaceX与Orbital ATK签订过亿美元大合同开发3D打印火箭发动机,海军开始在舰艇上部署金属3D打印机,以及3D打印小型无人机(UAS)等。而根据他们最近发布的消息,UAS将会被加入到2017军队探索性勇者试验(AEWE)中。


华融证券表示,目前上市公司3D打印业务还未占据主要的收入、利润来源,各家公司参与程度也有所不一,但长期来看,3D打印业务或将成为上市公司重要的业务之一,通过初步筛选,建议关注的概念股包括银禧科技(300221,股吧)、光韵达(300227,股吧)、金运激光(300220,股吧)、中航重机(600765,股吧)、大族激光(002008,股吧)、机器人、海源机械(002529,股吧)和江南嘉捷(601313,股吧)。


潜力股精选


中航重机核心锻造业绩弹性大


中航重机是3D打印龙头。海通证券(600837,股吧)指出,3D打印是制造业有代表性的颠覆性技术,实现制造从等材、减材到增材的重大转变,改变了传统制造的理念和模式,具有重大价值。


2013年我国3D打印产值20亿元,预计2015年有望突破100亿。公司下属天地激光为国内3D打印龙头,与北航王华明团队(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合作,主营飞机及发动机零部件的增材制造,2015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574万元。看好核心锻造业务板块的巨大业绩弹性,且新业务3D打印、战略金属回收、智能制造等未来空间巨大。


光韵达3D打印业务加速推进


光韵达3D打印业务已在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正积极进入医疗领域。公司在2015年初成立了控股子公司上海光韵达数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9月推出了国内首家医学3D打印云平台,并和多家医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展3D打印在医疗临床领域的创新应用。


该平台将医学与工程学相结合,建立了“医学+3D打印+云服务平台”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已实现多个成功的案例。另外,公司还积极开展3D打印网上平台业务,并参股上海极臻三维设计有限公司,加强3D打印设计的合作。光大证券(601788,股吧)指出,公司的3D打印业务正在全面布局,未来将成为公司业绩爆发的引擎。


江南嘉捷不断加码3D打印业务


江南嘉捷为互联网+、3D打印、“中国制造2025”优质标的。公司于2013年通过与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合作切入3D 打印产业,2014年已完成部分型号桌面型3D 打印机、工业级3D 打印机产品的研发,并实现销售60万元,利润11万元。


2015年6月1日公司公告,与中瑞机电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合作共同搭建金属3D打印装备研发平台。中瑞机电是快速成型设备和服务在中国的顶级供应商之一,其行业应用软件及金属3D 打印解决方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拥有10多年服务汽车、航空航天等不同行业的经验。


高端数控机床:从两大方向把握投资机会


在《中国制造2025》中,包括高端数控机床在内的细分行业领域被摆放在了相当重要的位置,被认为是中国制造大主题中值得重点关注的又一子主题。


机床,作为目前工业设备加工制造上最重要的设备之一,正在不断向智能化迈进。数控机床,便开创了集成精密制造技术及相关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并兼容网络技术的先河,启动了人类智能型生产工具的发展步伐,数控机床是装备制造业中的工作母机。


有分析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机床消费的第一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但由于我国数控机床在设计、材料、工艺、零部件加工等方面与国外仍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国内中高端数控机床的生产能力很低,每年仍需从国外进口大量的高档数控机床设备。目前发达国家数控机床产量数控化率的平均水平在70%以上,产值数控化率在80-90%左右。我国虽然机床行业的产量数控化率正在逐年提高,但是整体数控化率仍然较低,因此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尚有较大潜力。未来机床的发展趋势逐步向自动化、智能化、绿色方向发展。


国信证券(002736,股吧)分析师朱俊春表示,数控机床位于整个制造业产业链的上端,下游行业主要包括汽车工业、国防军工、航天航空、电子信息产业等。2014年国内机床产业复苏,且高端化趋势非常显著(数控占比)。全球来看,美德日仍然是高端数控机床的主力军,近些年来,国务院及各部委基本上每年都会提出高端数控机床相关政策,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关键时期更是被放到了战略新高度。


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概念题材再获市场关注的预期之下,智能机床、高端数控机床领域上市公司的投资机会也再一次获得市场人士的期待。从资本市场来看,wind资讯统计结果显示,当前A股中属于申银万国“机床工具”二级行业的上市公司共有14家,从3月22日收盘价来看,报收于51.7元的埃斯顿为该板块股价最高的公司,行业中上市公司较多集中在10元~20元范围中。3月以来,机床工具类上市公司整体经历了股价普涨,统计结果显示,截至3月22日收盘,机床、华东数控(002248,股吧)、华中数控(300161,股吧)、青海华鼎(600243,股吧)、埃斯顿、南通锻压(300280,股吧)、宁波金大7家公司3月股价累计涨幅均超过20%,行业内上市公司3月股价涨幅全数超过10%。“看好机床产业的高端数控化趋势以及国企改革预期,更看好机床类公司转型业务的爆发力。”朱俊春提出从两个方向把握智能机床投资机会:1、主营机床行业,利用自身产业优势向高端进发,同时兼具国企改革概念,看好沈阳机床(000410,股吧);2、稳定主营业务的同时拓展新兴领域,看好亚威股份(002559,股吧)、秦川机床(000837,股吧)、日发精机(002520,股吧)。


潜力股精选


亚威股份产品数控化率超98%


中泰证券分析师笃慧认为,亚威股份是数控金属成形机床领先企业,布局先进制造装备。公司主要产品有钣金加工机床、卷板加工机械、激光技术产品、机器人及自动化产品等,产品数控化率达98%以上。


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数据, 2015年1-6 月公司销售收入位居行业第3名。同时,系统集成将是工业机器人业务未来布局重点。总体上,看好公司在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领域的进展。


华中数控多关节机器人潜力大


华中数控被认为是国内最大的中、高档数控系统生产企业。长城证券分析师曲小溪表示,公司目前正在积极转型,针对传统工业市场,华中8型高档数控系统在多项关键技术方面实现了突破, 与国外的差距大大缩小,40%以上的航天复杂零部件已经可以由公司华中8 型高档数控系统装备加工。


公司将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系统、伺服电机等核心共性技术,延伸扩展到工业机器人领域,以武汉为总部,迅速在重庆、深圳、泉州、鄂州、东莞、佛山等地进行了工业机器人产业基地的全国性布局,并研发出系列产品投入销售,形成了千台多关节机器人的规模生产,成为公司一个新的产业主体。


沈阳机床数控机床行业龙头企业


爱建证券分析师刘孙亮指出,沈阳机床主营业务为数控机床、普通车床、普通钻床、普通镗床及其他。其中,中高档数控机床已经批量进入汽车、国防军工、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


预计2015年数控机床将占营业收入的75%左右。而普通机床类业务占比可能继续萎缩,主要原因是工业4.0是未来发展的主旋律,公司普通机床的产销比重势必将有所下降。但是结合销售毛利率而言,对公司业绩不会有太大影响。总体来看,随着国家的产业政策,以及需求量的增长都将为公司未来的业绩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上一篇工业、投资、消费齐增长 下一篇机器人火热不减,2017仍在风口上

相关资讯

  1. 国家统计局:1-2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由负转正
  2. 中国一二月工业企业利润增4.8% 18个月来最快
  3. ABB油气化工领域领先技术和解决方案集体亮相
  4. ABB为Prelude提供自动化设备和服务
  5. ABB入选《环球科学》跨国企业创新十强
  6. 要实现“工业4.0” 中国制造还有走多少路?
  7. 下一波娱乐工业化在中国
  8. 加快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生态工业
  9. 212.3亿元为全省工业企业“解渴”——2016年河南五大产业链产销对接大会综述

最新资讯

为您推荐
您是不是再找
传感器
电动工具
ABB
西门子
阀门
德国黄页
德国公司
德国制造
变频器
PLC
智能制造
工业自动化
压力传感器
美国ALICAT
EFFBE
施耐德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