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的用户量、资本、团队、IP、甚至收入,某种程度上都只是下一个增长周期的辅助元素。作为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动化领域的专家,施耐德电气希望凭借自身转型和技术创新,通过在可持续能源管理、工业自动化以及软件与服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带领客户进入一个以物联网应用为代表的全新发展周期。
在日前举行的施耐德电气2017创新峰会系列巡展活动北京启动仪式上,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向业界宣布其物联网策略与创新之道,并基于其新一代EcoStruxureTM架构与平台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两大基石,发布了“数字化领导者”和“行业应用专家”两大关键转型举措。
物联网战略中国“起航”
施耐德电气中国团队提出这些战略的初衷在于:城镇化、数字化和工业化这三大全球化趋势正在驱动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加,旧的能源世界正在发生巨大转变。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 (BNEF)预测,到2040年,未来可再生能源将占新增能源的70%。
目前中国已成为施耐德电气全球第二大市场。2017年正值施耐德电气进入中国三十周年,在中国,制造业正在“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指导下,积极拥抱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力量。
表示:“作为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见证者和贡献者,未来,我们将以数字化转型推动行业升级、激发能效潜力,为楼宇、数据中心、工业和电力四大终端市场提供全套系统和服务,成为值得信赖的智能制造、可持续楼宇与城市、高效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提供商。”
面对变化的环境,施耐德电气将自身定位为“数字化领导者”和“行业应用专家”——施耐德电气将从设备制造商转变成全套系统和服务供应商;与此同时,通过洞察行业需求,助力用户升级与转型,以行业应用专业能力引领生态圈发展。
过去几年,施耐德电气为响应未来新能源世界需求,开始加快转型的步伐。2016年,施耐德电气宣布推出其基于物联网的新一代EcoStruxure架构与平台,通过IT与OT技术融合,助力用户最大化物联网价值,并推动从互联互通的产品到边缘控制,再到应用、分析与服务各个层面的创新,并实现能效和过程控制的优化。
“不管是工业生产还是数据中心,不管是楼宇还是电力,我们和供应商以及下游的客户的互联互通都需要更多的移动应用,需要更多的本地和云端的无缝连接,使整个生态圈的沟通和交流成为可能,而EcoStruxure就会带来这样的巨大便利。”尹正说。
“再造”传统行业
战略转型的本质并不是以战略为出发点,而是以行业实践为中心,以充分满足用户需求为最终目标。据牛津经济研究中心预测,到2030年全球GDP高达15万亿的产值将来源于产业物联网。简单而言,传统行业需要物联网这样的新技术——新的解决方案,有助于各国应对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重大社会和环境问题。另一方面,随着能源领域电气化、数字化、低碳化和分散化的发展趋势,传统行业将通过物联网这样的新技术再造应用体验。
此次施耐德电气推出的新一代EcoStruxure平台与架构采用了微软的Azure作为骨干网,将在其上实现更多应用与服务的交付。此外,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平台,EcoStruxure正在与一流的技术领导者共同开发和推动,包括微软、英特尔、埃森哲等各自领域的领导厂商。这些“跨界”合作所催生的应用系统将成为构建绿色、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效与自动化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加持”用户应用体验。
根据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事业部中国区负责人马跃分享的案例,施耐德电气与某大型建材集团企业通过数字化实践,将原来孤立的建材厂的数据放到云端,基于云端的历史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开展能效管理。
他同时提到,在过去30年中,施耐德电气在中国参与了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在中低压配电领域有超过30万个配电盘柜等“静默资产”。这些资产尚未以数字化手段连接,难以为运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如果将这一规模庞大的设备资产连接起来,实现互联互通,不仅可以极大减少运营成本,更能够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建立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形成能效管理的“知识库”。
不可否认,在大多数行业,真正体现物联网产业价值的商业模式并未成熟。物联网并非实现某阶段目标的捷径或终点。如尹正所言,“物联网是一种手段,或者是一个载体。但最终来讲,企业需要具备足够的竞争力,以提高效率,给客户带来更有竞争力的、更差异化的、更契合其需求的服务或者产品,这是施耐德电气真正想做的。”
如何在能源物联网领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通过物联网战略,使施耐德电气进入一个生机勃勃的全新领域,并在下一步的业务调整中,帮助员工及核心团队面对,尽快形成与“物联网”策略相适应的业务流程及运转模式,将是摆在尹正和施耐德电气中国团队面前的全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