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型机械厂商正在中国增强机械零部件和机器人等的生产体制。三菱电机将在中国新建工厂,川崎重工业则启动了中小型机器人的生产。在人工费不断上涨的背景下,中国政府敦促当地企业引进物联网(IoT),并通过自动化等举措来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日本相关厂商预计中国各企业的相关投资将猛增,因此将加紧构筑供应体制。三菱电机将在江苏常熟工厂新建厂房,将机床使用的马达和数控(NC)装置的产能翻番。新厂房的占地面积约为3万3千平方米,与现有工厂规模相仿,预计投资额在20亿日元左右,力争2017年投产。
三菱电机正在向工厂等提供名为“e—F@ctory”的物联网服务,利用该服务可以对将工厂内的设备进行联网,并对设备运转状况进行管理。该公司计划在新建厂房的同时,在2016年度内将生产与本公司产品协作的软件和设备等的当地合作伙伴从目前的60家增至100家。
此外还将构筑派遣驻中国的技术人员到各工厂等进行访问的营业体制。将通过向厂房推荐成套的工厂自动化设备(FA),以及细致的维修服务来开拓客户,计划5年内将在中国的工厂自动化设备的销售额提高5成。
川崎重工业已经启动在江苏苏州工厂生产中小型通用机器人。此前,这类机器人一直从日本向中国出口。用于组装电机、电子设备以及研磨汽车相关机械零部件的机器人方面,该公司新设了年产能为2000~3000台的生产线。苏州工厂整体的产能将扩大2~3成。
川崎重工业在明石工厂生产面向中国市场的通用机器人(兵库县明石市)
川崎重工业希望通过转为本地化生产来抑制汇率风险,并获取今后将不断扩大的需求。同时还将转移和扩大天津的营业和服务基地。
安川电机计划在中国将多关节机器人的产能倍增至月产1千台左右。并在以2018年度为最终年度的中期营业计划中提出在江苏省增设工厂。将增设生产焊接和搬运物品用的大型机器人的常州工厂。已经确保了约5万平方米的建设用地。
随着人工费的上涨,将生产基地从中国转移到亚洲其他地区的企业逐步增加。与此同时,中国政府提出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正在推进以低成本为武器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中国政府在“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要向具备高品质和价格竞争力的生产基地转型。将新一代IT、节能、工业机器人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定位为重点产业,呼吁企业引进机器人和共享制造信息等。中国政府还提出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到2049年使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的目标。
中国政府目前正从企业收集“试点模式”,为对象企业提供部分扶持资金。对于促进提高生产效率的政策,中国当地企业也在积极推进。例如,中国大型家电厂商美的集团就收购了世界级工业机器人企业德国库卡。为了抓住中国版“工业4.0”诞生的商机,日本企业也展开了行动。除了机械厂商外,富士通还宣布与上海仪电开展合作。双方将共同推进把物联网用于工厂的“智能制造项目”。
当然,这对日本企业来说也并非全是“好消息”。例如中国基金曾计划收购德国半导体制造装置企业等。虽然这一计划最终被迫放弃,但已足以体现出中国已经将眼光瞄准了发达国家的技术。日本企业自然也可能成为中国企业实施并购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