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魏毅寅在“对话新国企·加油十三五”系列网络访谈中表示,对于化解产能过剩,从产业转型升级上下功夫也是解决之道,“可以用‘互联网+’的手段创造一个共享的环境,助力企业获得资源。比如发展工业互联网、云服务等创新服务产业,促进企业信息共享、能力共享,为制造业企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在去年“9·3”大阅兵中,航天科工展示了11型导弹武器装备、4型专用车辆,不仅代表了我军的战斗力,也让世人看到了我国国防实力的提升。“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导弹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同时也从事重大航天项目的配套科研任务。有一个说法是我们‘姓航天名科工’。”魏毅寅说。他同时补充道,这些武器装备里面的关键技术都是自主研发的。
除了在航天军工领域的自主创新外,这家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在创新和“互联网+”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布局。2009年,航天科工率先在国际上提出了云制造的理念。2013年,航天科工启动了数字化工业体系建设。2015年6月15日,航天科工成立了航天云网公司,作为其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发挥作用的一个窗口和载体。航天云网目前已经建设了“三朵云”,第一个是服务于航天科工的内部专有云;第二个是服务于社会化企业的公有云平台;第三个是去年年底上线的国际云。
记者了解到,目前航天科工一期上线的国际工业互联网涵盖云制造、工业品商城、众创空间3个业务板块。航天云网国内版自今年6月上线以来,已吸引5.4万家企业上线,覆盖31个省(区市),线上合同签订2.3万单,成交总金额15亿元。
魏毅寅表示,航天云网希望能够在工业互联网云端上重构一个新的产业业态,实现资源的共享、能力协同和利益共赢,以云制造为核心,通过模式创新推动国内国际产业资源能力的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满足中小企业从同质化的工业2.0向数字化、信息化的3.0提升,从大集团企业专业化的工业3.0向工业4.0提升,最终形成我国智能制造的技术标准与产业体系。到2020年,航天云网的注册企业量和在航天云网上活动的企业有望突破千万家。
在他看来,航天云网不仅能够提升企业制造能力、产品的科技含量,适应消费的特征需求,让企业能够更好地转型升级,还可以将国家的整体工业资源向全球开放,建成国际性的工业互联网,促进企业“走出去”。
今年两会上,关于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如何跨越“达尔文死海”,魏毅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现在在经济新常态下,我们需要抓住机会让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更好,主要是通过激励作用给科研人员、给创新主体提供足够的政策环境,让他们有积极性去做。同时也要给予荣誉、给予相应的精神上以及物质上的奖励,成果转化之后带来的效益和个人利益挂钩,让更多的科研人员投入到创新研究中。”